正是春意花浓时,4月27日,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在语文阶梯教室如期开展道德与法治主题教研活动。
首先,刘佳老师执教六年级《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一课,高年级的德法教材,容量大,内容深。怎么有效教学?往往让老师们皱眉。课前,刘老师深入钻研教材,努力寻找突破点,先后设计了五种教学思路,在一次次否定与修改中,步履坚定地向纵深处探索。刘老师的钻研精神、课堂教学的现场,为听课者们提供了思考与实践的方向。
接着,沈菊华老师、徐芳副校长先后做了《例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与建议》、《以大情境统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与探索》的讲座。
沈菊华老师建议执教者“要仔细研读教材,厘清前后关系”“研读课题,定好本课的情感基调”“优化资源,处好资源的取舍”等,从而精准把握教学目标、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凸显学科特点。德法教学中,为了传统文化教育、核心价值观的落实,教师要精心为学生创设有意思、有意境、有意义的情境。
徐芳副校长结合外出听课所得及近期省赛课的指引,详实地提出了富有前瞻性但又扎根课堂的教学建议。她告诉大家,备课时要紧扣学科核心素养,立足“大概念”来设计定位,遵从“大单元”的设计逻辑,关注统编教材的“议题式”教学、持续式上升;倡导课堂要跟生活有机对接,创设“大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课堂教学呈现要做到“有人”、“有料”、“有趣”、“有变”,并要努力让课堂教学有三个“意”:“立意”、“情意”、“新意”。
现场,老师们在边听边记边思。这次“观课+讲座”,使在座的老师们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获得助力,在教学“瓶颈处”获得“指点迷津”。
撰稿:马 洁
摄影:陈洪艳
审核:蒋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