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花开的声音”——东亭实小青年教师成长营暨语文学科工作室第一次活动
来源: | 作者:熊彦琳 | 发布时间: 2021-10-19 | 811 次浏览 | 分享到:

金秋十月,虽赶上寒潮,但东亭实小语文阶梯教室内暖意融融。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今年,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成长营和学科工作室。第一次活动,学校邀请到了著名特级教师,无锡市首批教育名家培养对象——魏星老师,进行优质课的教学展示和讲座活动。

名师课堂,大展风采

魏老师执教了六年级小说单元的略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课堂上,魏老师借助预习单梳理小说单元的一般特点,然后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与实际看似矛盾之处,进而聚焦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作者小梁看来,碗有千斤重”,引发学生对矛盾处深入思考,在关注情节的同时不忘关注细节,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中,老班长自我牺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物特点水到渠成,深入人心。整节课,魏老师带领学生从语言现象中建构语文规律,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得以攀升。

讲座研讨,受益匪浅

魏老师以《大任务学习情境设计》为主题,讲解如何设计问题,借助大任务学习单把学生知识和对话打开。他指出,课堂是学生和知识相遇的过程,要让教学多一些教育的涵养,多一些学生思维品质,让课堂上的“讲解式交谈”走向“探究式交谈”,做好“全学科阅读”实验与改革。

聘请顾问,方向引领

东亭实小校长凌红就魏老师的课堂和讲座发表了感言,并隆重宣布:聘请魏星老师作为学校语文学科工作室顾问。

课后,学科工作室的老师们也积极表达了自己的听课感悟。

姚凌燕:魏星老师的课,呈现了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这是一堂以教师的真实换学生的真实的课,教师打破权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路人,学生的思维自然打开,师生的互动生动呈现。

杨燕玲:魏特的课堂,是真正的大师课堂,也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作为一个三年级语文教师,我也要认真在每一堂课中,带领学生慢慢树立思辨意识,日积月累之下,希望能让学生在感性的语文学习中拥有理性的思维。

邓丽艳:《金色的鱼钩》是一篇老课文,曾经听过多个版本的课堂教学,而魏特的课堂设计,无疑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课堂中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还关注了学生思维的迁移,探寻了此类文本学习的一般路径。

沈奕:曾经看到有老师评价魏星老师所上的课具有“灵动大气,活学兼备”的特点,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上,我真正体会到了这一点。作为一名低年级老师,今后要大胆尝试,让学生会读敢思,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刘佳:对于高年级的同学而言,语文课堂应该是能够提升学生思维的课堂。对什么内容进行提问、如何有效提问,在这节课上魏特都给我们进行了示范。下一阶段,我们班要进行神话故事的教学,我也想设置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起来。

张菁:在整个课堂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魏特的评价语,如“这位同学读书会做记号,这个方法真不错” “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你想推荐谁来读好这段话呢?”这种随机生成的评价语,完全带动了学生的学习,让听课者感觉到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课堂目标的完成度也很高。

通过这次活动,东亭实小的青年教师们定会在成长营中不断磨练,不断成长,切实担负起传播真理,传播知识的历史使命及塑造灵魂、培养新人的时代重任。







撰稿:熊彦琳

摄影:张昭

审核:刘佳、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