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响应国家“双减”政策,真正实现提质增效。11月29日,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三部教师在报告厅听取了华夏天一双语学校王新刚校长《“十个手指有长短”——如何看待三年级学习成绩的分化》的精彩讲座。
王校长说“十个手指有长短”形象寓意了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现象。他通过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案例、一幅幅漫画,带领大家从家长、学生、老师三个视角正视“现实中的三年级”。直观的讲解、深度的剖析,幽默的语言,让与会教师豁然开朗。
王校长认为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特征,教师要从思维要求、语言能力、教学组织、教材内容等方面剖析此类现象的成因。
提到“如何看待?如何应对?”王校长也有独特的见解。他提醒教师们要尊重客观事实,调整期待分层教学,探明原因避免盲目决策。同时,作为一线教师,要积极应对课程设置的变化、教学内容要求的变化,辅助提升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力。
“三年级现象”是困扰众多一线教师的难题,王校长的精彩讲座犹如一盏明灯,为大家点亮了教育前行的方向。老师们纷纷有感而发:
方星元:面对学习成绩的分化,首先要探明原因,听不懂还是缺乏练习,然后因材施教。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一对一辅导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李樱:教育要有爱,也要讲究方法,好的教育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冷漠、不歧视,发现闪光点,并发扬光大。
包臻豪:以良好的心态正确看待学生成绩的分化,调整对学生的期待,不能只看分数,更多看孩子的能力,关注其长远的发展,用心、细心、耐心、精心地探明个别原因,因材施教。
杨倩:在教学中,老师要做好课程的调试与衔接,让两极分化的孩子“双向奔赴”,一方面通过辅助性课程衔接夯实学生基础能力,一方面通过提高性课程锦上添花,将消缓分化真正落到实处。
张园园:学生之间的分化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孩子也许的确不适合学习。面对这类孩子,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勉强、不强求,敏锐地捕捉他们其他方面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一种“我有独特价值”的认同感。
王璐:因材施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老师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
绍佳玉:三年级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在这一个时期,老师需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去调整课程设置,设置一套适合班情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帮助基础薄弱的同学制定学习规划等等,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仝英杰: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的学生也各有不同,但是只要孩子的心理是健康的,是积极的,我们都可以静待花开。很多时候优秀的品质比学习更重要。
荣丹萍: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在课堂上给不同孩子展示的舞台,不同孩子给以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利用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让能力强的孩子带动较弱的孩子,使人人都积极参与,都能感受收获和成功。
任奕锦:听了王校长的讲座,我也有了相应的感悟:学会培养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比如制定一份一天计划,细化每一步;关注知识之外的知识,关注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养成,让孩子说“有自我的语言”;辅助提升学习力:关注学习心理,成绩分化不让心理分化,面对学习和考试时能张弛有度。
高文彤:教师要专注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抓好典型例题,适当拓展内容,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能力,并放大这种能力,让其不断成长,增添自信。
沈果:我深刻感受到教育是一件有情怀的过程性事业,它的复杂性就是在于要和孩子的心理打交道。问题学生,自闭学生,对于这些孩子,要学会量体裁衣,多多进行课后心理疏导,加强家校沟通,尽可能走入孩子的世界,让孩子信任自己。
於镇波:“不以高年级的眼光看待三年级的孩子”王校长这句话很受人启发,我们要用平视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要多学习多思考,寻找更适合的教育方法。改变学生前,不如先改变教师自己的方法。
此次讲座客观剖析了学生成绩的分化现象,缓解了现场教师的焦虑情绪,提出了今后切实的应对策略,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老师们将会关注学生学习心理、改进教学思路,为学生和家长缓解学习焦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保驾护航,让提质增效更科学、更有温度!








撰稿:杨燕玲
摄影:王 琰
审核: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