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学科推进暨无锡市小学道德与法治优质课展示活动在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隆重举行。全市各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各校骨干教师共同参与此次活动。
优质展示,彰显风采
上午,东亭实验小学卢慧娜老师和锡山实验小学张桂老师分别执教了《地球——我们的家园》和《清新空气是个宝》。两位老师充分研读教材,聚焦学科典型学习方式,展现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生动课堂。
卢慧娜老师基于项目化学习任务,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用“地球的唯一性”“身边的环境问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密码”三个板块构建课堂,学生在环境问题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迫切性,更加坚定了珍爱与呵护地球的决心。
张桂老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创设情境,以卡通人物“贝贝”作为关键人物,以“云旅游”中的四个场景作为关键事件贯穿课堂,学生在“云旅游”中了解了大气污染及其危害,深入体会“清新空气是个宝”。
专家点评,明确方向
课后各区教研员根据新课程标准,围绕教学设计、课堂实施、目标达成等方面,就两堂课作点评。新吴区道德与法治学科兼职教研员、高浪路小学王晓华校长表示,两位教师的课堂都能做到有梯度、有高度、有深度,立足学生发展,以儿童方式实现道德生长,让孩子们带着触动、感受、思考走出课堂,走进现实生活,让“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政治教研员黄琳琳老师表示,两堂课在共同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主题下展现出了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科学精神、法治精神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价值的判断能力,真正做到了学科育人。其他教研员和多位与会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与感受,认为卢慧娜老师的课堂充分锻炼了孩子自主探索、学习、合作能力,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激情碰撞,是理论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张桂老师的课堂情境性强,生活味浓,能结合学生本地特色、现实生活,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
最后,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室主任、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张烨老师强调:道德与法治课一定要聚焦核心素养、基于生活逻辑、强化学科实践,尽力做到有意向、有意境、有意思、有意义,并呼吁老师们要积极学习新课标理念,关注学科典型学习方式的有效落实。
高位引领,赋能提升
下午,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钱阳辉副院长向与会教师作有关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学科育人视角下“新教学”体系建构研究》的方案解读与路径架构专题讲座。钱院长解读了“学科育人”的相关思想与理念,强调新时代背景下学科内容结构化与实践的重要性,阐述了学科视野下的教学改革要注重学科育人价值、核心素养导向、学科本质理解和学业质量评价以促进人的完整性发展,切实帮助老师们提高教育站位,拓宽教育视野。
博学而不穷,笃学而不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课程,教师要以素养为导向,以问题为驱动,以学科典型学习方式促进课堂变革,把握好课程的灵魂与实质,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铸牢立德树人根本。











撰稿:陈洪艳、徐蓉蓉
摄影:信科组
审核:樊星群、刘佳、马洁